最佳答案:
摘要第二頜點的名稱和位置最早出現在晉代皇甫謐的《針灸甲乙經》:” 第二鉗夾在第二空間中,脊被捕獲;……第二頜點是八個頜點中兩個。下頜 ...
摘要
第二頜點的名稱和位置最早出現在晉代皇甫謐的《針灸甲乙經》:”.第二鉗夾在第二空間中,脊被捕獲;……第二頜點是八個頜點中兩個。下頜骨的八個穴位分別位于骶骨兩側的第一、第二、第三、第四骶后孔,分別為上下頜、第二下頜、中下頜和下下頜。有八個穴位,“下頜骨”,意思是石窟的深部空間有縫隙。
分穴包括八個穴位中的兩個,八個穴位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一個穴位,與細胞宮相鄰,沖任督脈都起源于細胞宮,所以八個穴位具有管理全身內臟器官,尤其是下焦疾病的功能。
下頜下點Clio BL32
位置:位于骶骨,八下頜骨之一,髂后上棘下部,面對第二骶后孔。
歸經:足太陽膀胱經
功效:補中下焦,強腰利尿。
別名:空心《針灸大成》
局部解剖:皮膚皮下組織豎脊肌第二骶后孔。
治療應用
第二頜穴具有調節全身內臟氣血的作用,尤其對下焦疾病療效好,應用廣泛。
生殖系統疾病
主要用于治療婦女經期、經期、孕期、分娩期的疾病。痛經可單用次生髂骨深刺,或與三陰交穴、合谷穴、成山穴合用。艾灸對感冒患者更好。單點療法治療痛經屢創佳績。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的痛經,需要時間,應加強輔助穴位的應用。又如取此穴注射胎盤組織液治療原發性不孕癥。此外,還可用于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,如遺精、陽痿等。常與腎俞、氣海、關元等配伍。要培養原創,夯實基礎。
痛經多由氣滯血瘀或寒凝血瘀所致。頜下穴位于腰骶部,應采用局部方法治療痛經。而腰骶部是符合的。腎、督脈、足少陰經密切相關。督脈、沖脈和任脈都起源于第一細胞宮。在《儒門事親》中提出“沖任督三經同時起始,但走向不同,均有絡脈。因此,針刺下撩穴可以調理腎臟和細胞動脈,還可以疏通局部經氣。
性功能障礙亞穴屬于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。膀胱與腎相對,位于腰骶部,與子宮相鄰,針灸分穴。
髎穴可調理膀胱、補益腎氣;關元為任脈與足三陰經交會穴,可調補肝脾腎,溫下元之氣,興奮宗筋;中極屬任脈,為膀胱的募穴,腎俞可補益元氣,培腎固本,兩穴搭配屬俞募配穴法,增強補腎壯陽之功效;命門火衰加命門穴,命門穴培元補腎,強健腰脊,有維系督脈氣血流行不息的作用,為人體的生命之本;足三里為胃之下合穴,可補益后天之氣,旺精血生化之源;三陰交是足三陰經交會穴,可健脾益腎補肝;太溪為腎經原穴,可滋陰補腎。諸穴合用,可加強補益腎氣,榮養宗筋之功效。
劉喆教授取穴:次髎、關元、中極、腎俞、命門、足三里、三陰交、太溪;操作:使用 2 寸長毫針,俯臥刺次髎、腎俞、命門,使針感放散于會陰部或陰莖部,仰臥刺關元、中極,針尖向會陰方向刺入,使用提插、捻轉手法,使針感傳于陰莖、龜頭部,余穴用平補平瀉手法,使之出現酸麻脹感為度,然后對關元、中極及次髎,施以針刺治神之法:毫針刺入腧穴得氣后,囑咐病者慎守勿失,全神貫注于針下,待針下有脹熱感之后,捻動針柄,左轉180°,并讓病人以意引氣,使氣至病所,而后守氣,使氣聚而生脹生熱。隔日治療 1 次,10次為 1 療程。施以本法治療 1 個療程后,虛汗已止,肢冷畏寒消失,陰囊、龜頭有熱脹之感,陰莖勃起漸有力。繼續治以本法,又針 12 次后,諸癥悉除,勃起堅挺有力,同房滿意。隨訪至今未復發。
泌尿系統疾病
主要用于膀胱炎、尿道炎、遺尿、尿潴留、慢性前列腺炎、睪丸炎、小便不利等病癥的治療。如治療遺尿,常配伍腎俞、太溪、足三里等穴;治療小便不利,則可采用灸法施術,正如《千金方》中所言:“大小便不利,灸八髎百壯”;用于治療慢性前列腺炎則與中極配合較多。
小兒遺尿次髎穴為主穴治療療效較佳,次髎穴位于骶神經后支的分布處,這個神經是用來控制排尿的主要神經,可以透過針刺,來增強膀胱的約束之能力。關元、腎俞可以幫助腎氣,增加固攝下元。膀胱俞、中極分別是膀胱的俞穴和募穴,合而為用為俞募配穴,可調理膀胱,振奮膀胱氣化功能,以助對尿液的約束之力。三陰交是屬于足三陰經之交會穴,用來補益三陰之氣、調理肝腎脾從止遺尿。脾俞、百會、太淵可補脾肺之氣而使氣血充盈,以增收澀固脫之功。所有穴隨癥伍用,可以補腎固澀,有約束膀胱之功效。

郝麗麗選了10例年齡介乎4至10歲的男女童,用針刺加上結合耳穴來治療遺尿癥。針灸治療選取氣海、關元、合谷、中極和三陰交。有腎陽不足要多加太溪、命門,有脾腎陽虛要加腎腧,有肺脾氣虛要多加脾俞、肺俞、太淵和足三里,有下焦濕熱便要加陰陵泉,尿頻則多加次鼴穴。針剌三陰交,膝關節以上必須要針感應,針刺關元穴,中極穴針感應必須到達會陰,次謬穴針刺方向要向骶骨后孔方向直刺,得氣后必需要留針15分鐘;若尿頻而屬肺氣郁遏的,合谷穴可用瀉法,采用雙手的運針法加強刺激,出針后在針孔處用拇指分別按壓1分鐘,以助瀉法的力量。各穴針刺后分別加灸艾灸離皮膚高度適中,每穴灸5分鐘,如下焦濕熱者則只可針不可灸,全部用上瀉法。治療方法每天1次,每7天為1治療療程。耳壓耳穴以主穴取外生殖器點,遺尿點,配穴取耳速根、神門、。腎、膀胱、內分泌,耳壓穴,要左右耳交替,每星期2次,每日按壓4—5次左右,每次3分鐘,使耳廓充血有發熱感為宜,每15次為1治療療程。結果:治療結果為治愈8例,有效1例,無效l例,總有效率為90%。
腰腿部疾病
主要用于腰肌勞損、急慢性腰痛、坐骨神經痛等病癥的治療,常與腎俞、氣海俞、大腸俞、環跳、委中、秩邊相配伍?,F代也有將之擴展運用于多種關節痛,如關節風濕、膝關節炎等的治療。有研究用次髎配合秩邊、大腸俞、腰陽關、十七椎下等穴治療骶髂關節炎,收效也甚為滿意。
其他用途
還可用于疝氣、痔疾、脫肛等病癥的治療,尤其對于長期的咳嗽、泄瀉、痢疾、便秘所致脫肛者效更佳,可配長強、氣海、百會等穴。
醫學科普,僅供參考?。▓D片來源于網絡,侵刪)
感謝閱讀,歡迎交流,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、收藏、轉發。
每周更新內容主要為成人針灸推拿及兒童推拿為主!感謝您的關注!